加入方大

Join Fangda

方为因 大为果

Orientation and principles make greatness

《说说张瑞林》


发布时间:

2014-01-10

  “我是方大的主心骨,张总是我的主心骨”,李宗峰董事长曾这样高度评价过他的一位员工,这位员工就是张瑞林。

  张瑞林同志是位老人,七十六岁了,自方大成立之初便跟随董事长直至最近退休。

  在我看来,之所以能得到董事长如此高的评价,全在于老人高尚的品格和崇高的敬业精神,老人的这种品格和精神铸就了他高贵的人格,是值得每一位方大人学习和发扬的。

  老人高尚的品格表现在他的谦恭上。每次回到公司,看到他老人家的时候,老人总是热情的问这问那,亲自给我倒水,丝毫没有领导的架子。作为长者能这样做,绝对不是装出来的,是他身上固有的谦恭使得他能放下长者和领导的身段,去为下属和晚辈服务。这能不赢得下属和晚辈的尊敬吗?

  老人高尚的品格还表现在他的包容上。正如董事长所说的,老人身上有股静气,他理解项目工作的艰辛、无奈和委屈,所以总监们回到公司都爱找老人倾诉。老人总是用心的听,然后该劝解的劝解,该出主意的出出主意。长期下来,老人的办公室成了总监们倾诉的港湾,以至于回到公司看不到老人,心里就觉得缺了点什么。

  老人高尚的品格还表现在他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上。有一次和老人聊天时,他突然问我:“你说对于桩基工程应该怎么划分检验批呢?”经老人这么一问,还真的感觉到是个难题,我便回答:“不好划分,严格来说应该把每一根桩作为一个检验批。”老人说:“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每根桩作为一个检验批吧,检验批太多了;每栋楼作为一个检验批吧,检验批太散,也不合理。”后来我就想,老人这么忙怎么还关心这些具体的问题呢,只能说明老人对于技术的钻研从未停止过。

  老人的敬业精神是公司每一位员工有目共睹的。不说老人在公司机关的工作作风,单是我在商丘项目时,老人都拖着七十多岁的身躯、不顾路途的颠簸去过三次。公司这么多项目,每个项目去一次的话,老人就需要花费数十天的时间,行程数千公里,不容易啊!

  去年的一天,老人给了我一张纸,上面是他写给方大的一首歌词《方大人》。老人想让我谱上曲。拿到歌词后,我深感这个任务的沉重,第一、老人的嘱托不能辜负;第二、歌词谱曲的难度很大。我试图修改歌词,但老人字字珠玑,很难改动。若按原词谱曲的话,旋律的流畅性很难完成,后经多次努力均不能使自己满意。期间老人也多次打电话催问,但最终还是让老人失望了。此后便总觉得亏欠了老人且无以为偿,这也成了我与老人的一段特殊的感情。

  病痛使老人离开了他深爱的方大,也离开了对老人回方大上班充满了期待的我们。就在十二月初公司召开下半年考核动员会的那天,董事长正式公布了老人退休的消息。相信董事长在面对这个抉择的时候是做了艰难的取舍的。

  当大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很震惊和惋惜,老人对于我们太重要了。

  老人被董事长授予“方大终身顾问”和“方大终身员工”的双重荣誉,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在老人的荣誉证书上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当天中午董事长安排了欢送老人的宴会。说是欢送,其实大家心情都很沉重,因为在场的所有人都落泪了,尤其韩卫民副总经理在谈到老人对他的教诲的时候一度失音。那时的老人虽然身体尚在康复阶段,但还是精神矍铄,哪曾想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却又一次躺在了病床上。

  前天去医院看望了老人。老人刚刚做完手术,虽然虚弱,但精神尚好。见我们来了挣扎着想要坐起来,被我们拦下了。老人的嘴唇颤动着,断断续续的说“国信啊……你看你那么忙还……”我们知道老人想要说些感激的话,但几经哽咽,最终还是被我们拦住了没说出来。我们不想影响老人休息,在听完家属介绍了病情之后便离开了。

  这是老人第二次手术了,较之前次的四个小时手术,这次的手术更大(六个小时)。前次是在七月份,我碰巧回公司开会,听说老人住院了,便到医院探望。当看见老人的腹部缠满了纱布,但精神很好的时候,不禁对老人充满敬佩。七十多岁的老人接受这样大的手术是需要勇气的,不得不说是对生命极限的一次挑战。

  那次出院后,老人便一直在家修养。我总盼着有一天再回到公司,能看到老人坐在他的办公桌前,但最终也没有盼到。

  老人离开方大已近半年了,但他那高尚的品格和崇高的敬业精神却从来没离开过方大,他的品格和精神必定激励着全体方大人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老人倒下了,但他的品格和精神却从来没有倒下。老人会康复的,他的精神也必将被方大人继承和发扬,方大也将在这种品格和精神的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中走向更大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