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方大

Join Fangda

方为因 大为果

Orientation and principles make greatness

作为方大干部,我们应该具备什么


发布时间:

2017-05-22

  李宗峰董事长发表的《方大需要什么样的干部》一文,看完以后我感触颇深,细细阅读这七条战略性要求,表达出董事长对方大干部寄予了深深的厚望和要求,也言简意赅表达了对方大干部在这个团队中所担负的重托,“火线入党”的理念表达了董事长对方大干部人才的渴望。“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为了方大的发展,董事长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撰写这篇文章,我为李总这种宽阔的胸怀和对企业的忧患意识深深折服。作为方大干部的一员,我觉得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为方大贡献自己的全部能量,不辜负李总的一番苦心。下面和大家分享下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首先李总提到方大的干部要有战略家的视野,有哲学家的思维,会思考。我认为思维方式是王道,作为方大干部要有目标和方向,要关注行业的发展,了解市场的变化。能够洞悉问题的本质,并抓住工作的重点,将目标和任务合理分解并高效地执行下去。综观全球,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失败,无一不与人的水准与素质密切相关。方大干部应摆正心态,调整好情绪,加强学习和经验积累,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层次,从总体发展战略角度出发,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现在市场上的工程管理服务企业众多,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行业竞争,这就要求我们方大的干部必须具备战略家的视野和哲学家的思维,否则将会被市场所淘汰,被同行所排挤。

  二、其次李总说到方大的干部要经得住考验,敢于担当,要成为复合型人才。我是这么理解的,方大于去年已经新三板挂牌,不日将成为上市企业中的佼佼者,其承接的业务范围和地域范围会越来越广,甚至将来的业务有可能走出国门,走向国外。这就要求我们方大要有多支强有力的团队,要培养一些敢拼、敢闯的人,尤其是复合型中层干部,我们要知道中层干部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中层干部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他们处于“上传”和“下达”的枢纽位置,企业的高效运作离不开他们。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可以说公司的中层干部就是就是团队的“火车头”,作为团队的“火车头”必须具备复合型技能,否则火车就有可能跑偏、脱轨。作为方大干部要敢于挑战、敢于担当,要以个人魅力去吸引和影响员工的心态。

  三、李总说方大的干部要有使命感、要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目前公司的框架越拉越大,开拓的新业务越来越多,好多问题都是我们这个行业所没有遇见过的,就拿我们造价咨询中心来说,目前的业务主要是地产项目、财政评审项目及市政道路、公路、桥梁、园林景观绿化等,但随着现在中国建设的快速发展及一带一路的发展理念,尤其是PPP项目的推进,我们以后可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所建树,例如燃气、综合管廊、地铁、轻轨、铁路等方面。EPC项目、PPP项目政府需要购买第三方服务,这就给我们创造了机遇,但是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们也可以整合资源,将前期的环评、地质灾害评价、投资估算概算、司法鉴定、财务竣工决算等纳入进来。现在是一个万众创新的时代,我们就要像李总说的那样敢于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李总说方大的干部要会带兵、要会发掘和培养接班人。我觉得方大干部要做到礼贤下士、做好人才盘点,广收有志之士及专业人才、勤教他们以业务技能,充分发挥员工的能量。在这个“得屌丝者得天下”的环境下,人人皆可创新,人人都能创造大贡献。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员工即客户,客户即员工,员工与客户共创价值。作为方大干部要注意培养员工对工作的忠诚、职业的喜爱、职业的忠诚。培养和挖掘每个人的长项,团队的平均能力才是团队的评价标杆。“性格决定命运”,管理的困难主要来自于员工的情绪阻碍,作为方大干部一定要培养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平常多去关注下员工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对员工的日常管理才是最重要的。婚姻有七年之痒,工作有三年之伤。要和每一个离职的员工深入沟通,尽可能的从他们身上发现自身管理的不足。入职一个月的,离职原因与企业面试者关系较大;入职三个月的,离职原因与直接上级关系较大;入职六个月的,离职原因与企业文化关系较大;入职一年的,离职原因与职业晋升关系较大;入职三年的,离职原因与发展平台关系较大;入职六年的,员工离职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做为方大干部一定要做好新员工入职后180天内的合理引导,帮他熟悉工作环境,尽快融入大家庭,感受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理念,慢慢给予工作的合理分派。一个合格的方大干部要学会培养一批批接班人,成就企业,成就别人,也成就了自己,并以此为荣。

  五、最后李总说到方大的干部要有信仰,一身正气、公正廉洁。中层领导干部一定也要以身作则、公正廉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员工面前树立威信。以严守道、以严凝神、以严聚气,公正廉洁、踏实有为。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鉴古今;以人为镜,可能察得失。”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公司的培养,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使企业发展的越来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