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为因 大为果
Orientation and principles make greatness
西点随笔
发布时间:
2016-10-16
发布者:
来源:
我参加清华大学中国领先企业国际化三期班赴美游学,于美国当地时间2016.10.14日访问了著名的西点军校。这是我期待已久的一次访问,甚至超过了随后对哈佛和斯坦福的期望。除了一个下午的领导力授课之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几个点,让我深有感触,分享给大家。
一进大门,发现大门口陈列着一辆旧坦克,我直觉认为它应当是二战中战功赫赫的经典的谢尔曼坦克。可学校的导游却只记得这辆坦克参加过韩战,对坦克的型号,竟然答不上来,后来被授课教授确认了是谢尔曼。出校途中,我在车里盯着这辆坦克在心里嘀咕,这辆坦克当年和我们交过手吗?它又是如何逃回来的呢?
在西点军校的标志性雕塑纪念碑广场,陈列着许多18世纪到二十世纪初的大炮,从最初的前膛“红夷大炮”到一战后期的可牵引的后膛炮。导游骄傲地说,这是历次战争中我们缴获的战利品,并特意指着一门炮说,这是当年独立战争期间我们缴获的英国人的大炮!我马上想问一句,有没有缴获的大清国的炮?忍了忍,没问出口。广场中间有几段黝黑的铁链,导游说这些铁链是当年美国独立军用来锁住河面的铁链子,并详细地介绍了当年他们是如何用铁链封锁了河面,致使英国殖民军始终没敢进攻西点要塞,言语中充满了自豪。我马上在脑子里闪过了许多中国历史上那么多的铁链锁江的战例,东吴抗晋,湘军封锁天京等等,应该还有更多,还要说明一点的是,咱们锁的可是长江,西点锁的仅仅是一条河!
上课是在西点俱乐部,教室不大,可是里面仅有的两样装饰性的陈设惊呆了我,一副刺绣,一对儿编钟。刺绣画的内容反应的应该是中国文化的礼仪孝道、笔墨书画。但是里面人物的服饰让我们同学们讨论了好久,男人的服饰有明朝的,有宋朝的,妇人的服饰倒像是清朝的。另外一看就知道这幅刺绣年代久远,经询问授课教授,他说这幅刺绣是1900年清政府赠送给美国的。辛丑年,这幅歌舞升平的刺绣后面隐藏了多少血和耻辱?谁知道呢?谁还想再多问一句?壁炉上面两侧各摆放着一个黄铜质的编钟,上面刻着:大清乾隆十年制。但在钟的下沿钉的有个铭牌,我不是太懂英语,大意应该是1902年赠送给美国的。这两件器物都是国礼,按理说应当陈列在博物馆或者国家的其它地方,为什么陈列在一个军校呢?从中可以深刻看到美国国家文化的骨子里都蕴含着什么?我实在没忍住,就问了教授,是不是专门给我们安排的这一间有中国气息的教室?教授说:NO!NO!虽然中国人很受欢迎,但是这间教室确实不是刻意为中国人安排的。我无语了!我不想探讨他们到底是不是刻意安排的这间教室,但我坚持认为,这两件器物在他们眼里,和广场上陈列的那些大炮没有什么区别!
在学校中心操场的北侧有一栋二层小楼,面积很大,从外表看,装修应当也很豪华,导游说,那是在任西点军校校长的住所。我突然心里冒出来个想法,如果哪天我办一所学校的话,一定也要建一所同样豪华的别墅给我聘请的德高望重的校长住。唉!我估计是办不了学校了!但是我儿子应该可以,很多年前他说过,他的梦想是办一所“敬业大学”,专门培养有敬业精神的年轻人。到时候,我是不是可以去当校长?这样我就可以住进这所别墅了!哈哈哈!
下一个:
相关文件